新闻咨询
当前位置: 首页-> 新闻中心 -> 技术支持
智能电子学生证,校园平安卡系统中RFID读卡器解析
分享到:     浏览次数:2198次 2013/12/13

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:标签进入磁场后,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,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

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(Passive Tag,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),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(Active Tag,有源标

签或主动标签);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,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。

无线射频识别技术(RFID)的快速崛起,既是技术发展的结果,也是应用需求的体现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,围绕R

FID的各种应用就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。今天,我们就简单地介绍一下RFID技术和其中重要的产品-读卡器。

频带的划分
在射频领域,把电磁波按频率划分成6大部分。而RFID主要频带:低频、高频、超高频和微波。
低频(30~300kHz)

常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与134.2kHz,低频RFID主要用在短距离、低成本的应用中,如门禁控制、校园卡、

煤气表、水表等。

高频 (3~30MHz)
常见的工作频率有13.56MHz,高频系统则用于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中,
超高频(300MHz~3GHz)或微波2.45GHz

常见的工作频率有860MHz~930MHz。超高频则应用在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,如火车监控、高

速公路收费等系统中,但是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。另外,超高频RFID产品常常被使用在供应链管理上。

EPC标准(下面会介绍)规定的载波频率为13.56MHz和860MHz~930MHz两个频段,而13.56MHz频率采用的标准原型

是 ISO/IEC15693,已经收入到ISO/IEC18000-3中。

RFID的标准

作为一项商业化的技术,RFID也有着自己的标准。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就为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。另外,众多开发厂

商也组成联盟,制定了自己的技术标准,这就是EPC标准,它也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一个标准。EPC将RFID系统分成

了四个层次,包括物理层、中间层、网络层和应用层。物理层是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构造,包括标签、天线、读写器、

传感器、仪器仪表等硬件设备。中间层是信息采集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接口,负责对读卡器所采集到的标签中的信息进

行简单的预处理,然后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或应用层的数据接口。网络层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数据联系纽带,各种

信息在其上交互传递。应用层则是EPC后端软件及企业应用系统。在明晰的系统层次上,EPC标准还统一了数据的报文格

式,并规范了输出传输流程。这样, RFID系统的部署就会变的严谨有序。

RFID读卡器

被测物的信息基本载体是电子标签,它有两种类型,一种是有源型的,即自带电源;另一种则是无源型的,自身不带电源,

由外部供电。那么谁给它供电呢?就是RFID系统中的读卡器。它是一个射频收发器,一旦进入工作状态,会发射调幅信号

来激活电子标签。如果遇上了无源型电子标签,还要给它传输电能。当然,电能的传输是受到多种外部条件限制的。比如

在美国,超过1W的能量就是不允许经无线传输的。对读卡器的性能要求是很严格的,因为它必须从所收到的各种反射信

号中甄别出标签所反射的微弱信号。很多读卡器产品都存在着数据误读的问题,这也成为了RFID技术发展的一个障碍。



深圳深安阳光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48568号
电话:0755-33022556 传真:0755-33022908 Email:2880709911@qq.com